行业
商业贸易:
2022零售年度策略:消费品掘金三战法
——相信逻辑,回归消费品盈利能力本源
2021年的消费行业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增势一般,部分品类体现韧性。据国家统计局,2019-2021年的社零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为3.9%,下半年增速低于上半年。我们认为原因包括变异毒株带来的疫情反弹等。因Omicron疫情叠加 2021H1的高基数,2022年上半年的增长或仍有压力。在此背景下,部分必选品消费体现出较强的韧性。
2021年消费行业投资思路:聚焦品牌和上游供应链。于品牌,我们认为国牌崛起是我国消费品行业未来5~10年的大趋势,部分国产品牌在对电商等新渠道的理解、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对产品升级方向的把控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建议重点关注。于供应链,中国有高素质的劳动人口,完备的生产工艺,高效的运转机制。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估值合理且具备一定成长属性的上游供应链“隐形冠军”,其有望随需求增长、经营环境改善而迎来“戴维斯双击”。
我们认为消费品投资的三条主线:渗透率提升、市占率提升、价格提升。1)渗透率提升:是重要且稀缺的逻辑,但大部分传统消费品都已经度过了快速成长阶段,渗透率的提升通常出现在医美、培育钻石等新消费品品类。2)市占率提升:包括品牌化程度提升(如餐饮行业等)和品牌市占率提升(如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服饰等)。3)价格提升:只有极少数消费品具备持续提价的能力;波司登、李宁、安踏等品牌通过产品迭代实现提价,其中李宁、安踏的部分运动鞋的二手售价高于MSRP,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关注板块:
化妆品:新规落地提升行业门槛,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品牌端关注重视基础研发创新、多平台布局较好的企业,同时关注龙头原料商、代运营商、代工商业绩逐步恢复,具有一定增长弹性。推荐标的:珀莱雅、贝泰妮等,建议关注科思股份等。
服装品牌零售:国潮崛起是5-10年的大趋势。推荐标的:李宁、安踏、波司登、特步国际等。
工业品电商:渗透率提升空间大。据艾瑞咨询,2020年我国工业品电商渗透率不足5%,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产业数字化的时代即将来临,工业品电商是核心环节和重要切入点,建议重点关注。推荐标的:国联股份、密尔克卫等。
培育钻石:渗透率快速提升中,终端市场前景广阔。推荐标的:力量钻石等,建议关注中兵红箭、黄河旋风等。
医美:行业需求景气度持续较高,对非正规产品和广告的监管趋严,长期利好生产正规产品的上游器械商和规范化领先的中游医美机构龙头,年内多款再生类产品获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荐标的:爱美客、华熙生物、雍禾医疗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不及预期,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贸易环境恶化等。
(分析师吴劲草、张家璇)
商业贸易:
2021年全球钻石生产消费复苏强劲
供不应求,量价齐升
2021年全球钻石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复苏的态势,各环节整体收入同比均大幅增长且超过2019年水平:2021年随着各国恢复生产,经济复苏,终端消费复苏,钻石的开采消费均有明显的恢复且已经超过了2019年疫情前水平,上游毛坯钻石开采,中游切割和下游零售三个大的环节的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62%/55%/29%。
上游开采环节供不应求,毛坯价格同比+21%,毛坯钻库存创2013年以来新低。2021年上游矿商预计实现开采量1.16亿克拉,同比+5%,较2020年有一定恢复;实现总销量1.37亿克拉,同比+27%,疫情后恢复显著,供不应求,库存消耗明显,上游环节库存创2013年以来新低,仅约2900万克拉。供不应求也带动了整体价格的增长,2021年毛坯价格和裸钻价格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1%和9%,全球主要钻石开采商也有多次提价举动。
中游环节印度切割产能饱和,盈利同比改善:印度承包了90%+的切割打磨,根据印度GJEPC数据,2021年印度毛坯进口额约177亿美元,同比+84%,天然钻石裸钻出口额约238亿元,同比+46%。印度主要切割商同样处于产能饱和状态,中游环节利润同比改善了3-5个百分点。
全球终端零售额同比+29%至840亿美元,美国和中国已经恢复到疫情水平:2021年全球钻石终端零售额达到约840亿美元,同比+29%,较疫情前2019年累计增长约12%,恢复强劲。美国仍然是主要的钻石消费国家,2021年的恢复也最为强劲,终端零售额同比增速达到38%,其他的主要国家2021年零售额增速也在15%-20%之间,此外美国和中国2021年钻石消费都已经恢复到超过2019年的水平。
展望未来,2022年H1全球钻石消费仍将延续增长势头,其中美国和中国或将维持高景气,其他国家或陆续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我们预计中性情况下2022年全行业增速约在4%-5%左右。
投资建议:1)2021年全球钻石需求端消费复苏明显,尤其在美国和中国两个消费大国,但开采供应方面,有一定恢复但远低于需求端的增长,供不应求带来了上游提价,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钻石消费仍将保持高景气,2022年国内春节黄金珠宝消费回暖,建议关注整体板块业绩回暖带来的潜在双击机会,推荐周大生,建议关注周大福,潮宏基等。2)我们认为培育钻石价格是天然钻石锚定出来的,是通过消费者,品牌和渠道多方博弈出来的均衡的结果,天然钻石的消费高景气度也将同样拉动培育钻石行业的蓬勃发展。推荐力量钻石,建议关注中兵红箭,黄河旋风等。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终端消费景气度下降,市场竞争加剧。
(分析师吴劲草)
医药生物:
国家药监局、医保局先后强支持
优质中药迎战略性机遇
四大中药产业投资逻辑:1)国务院、国家药监局及医保局发文强烈支持中药产业,中药产业面临黄金发展期;2)中药治疗慢病及未病具有天然优势,在老龄化及消费升级背景下,中药的消费属性促使其快速放量;3)国标提升、中药饮片价格上涨,中药配方颗粒及OTC类产品提价导致毛利率提升;4)板块多年未涨,表现为估值底、位置低及筹码结构好。建议关注标的:1)中药配方颗粒,建议关注中国中药、华润三九、红日药业等;2)OTC 类中药,建议关注同仁堂、太极集团、济川药业、康恩贝、片仔癀等;3)创新类处方药,建议关注佐力药业、以岭药业、康缘药业等。
国务院、国家药监局、医保局先后出台政策强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中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从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等六大方面提出20条意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1年国务院再次出台《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从提高中医药发展效益等七大方面提出28条政策措施。国务院从全局角度出发,统筹各个部门,充分表明国家对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视与支持。
2020年12月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改革中药注册分类(将中药分为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同名同方药这4类),构建“三结合”(人用经验为主、临床试验、中医理论)审评证据体系,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新标准强调疗效,淡化成分。2021年以来,我国中药创新药评审明显提速,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累计批准12种中药新药,而2016-2020年期间创新型中药年均获批仅2.6件;
2021年12月医保局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各级医保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医保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零售店纳入医保定点;将适宜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986”政策刺激中成药放量、中药配方颗粒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2020年上半年样本医院总体基药使用品规数为1119种,使用频度占比51.58%,离“986”目标仍有差距;2021年11月《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的通知》发布,宣告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增速将会提速。
OTC类产品提价或将量价齐升:OTC代表产品安宫牛黄丸和片仔癀主要原料天然牛黄和麝香等均有不同程度涨价,2005年至2021年间片仔癀国内共提价11次,从125元提至590元,涨幅达372%;同仁堂提价3次,单价从350元提至860元,涨幅达145.71%。
风险提示:中成药集采降价超过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料供应不足风险,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反复风险。
(分析师朱国广)
国防军工:
如何看待当前军工板块行情
投资要点
2022年1月军工板块走势复盘:行业出现较大调整,部分优质个股被错杀。2022年1月4日-1月28日,国防军工中信指数下跌18.35%,板块内多只代表性个股出现较大调整。期间,板块行情经历了调整(带税采购预期影响)—企稳(元器件零部件企业率先企稳)—杀跌(军机产业链代表性标的2021年业绩低于预期)—二次企稳(航空板块相对抗跌)。我们认为,在行业急速调整的过程中,部分优质个股被错杀。
当前板块估值水平已回落至2020年5月以来的底部区域,具有较大安全边际和绝对收益空间:以国防军工中信指数进行观察,自2020年7月军工板块行情启动前后至今,板块整体动态估值最低为2020年5月约60倍,最高为2021年1月近100倍,当前约65倍,已回落至2020年5月以来的底部区域(见后附图3)。从板块代表性标的动态估值看,多只标的动态估值回落至2020年5月以来底部区域(见后附图4-图11)。我们认为,当前估值水平具有较大的安全边际和绝对收益空间。
板块能否迎来反弹?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1)有望迎来反弹的时点:一方面,春节期间,外围市场偏暖;农历新年开始,市场风格有望从规避假期风险切换到中线布局,军工板块前期情绪性大幅杀跌将带来良好的左侧布局机会,考虑到当前军工板块估值处于2020年5月以来的底部区域,市场以时间换空间的意愿有望提升。另一方面,军机产业链标的业绩成为当前板块行情的主要压制因素,春节前部分企业发布业绩预告/快报,提前相对充分地释放了风险,2021年报将在3月16日-31日完成披露,2022年一季报将在4月底前披露,利空出尽有望成为行业反弹修复排在最后的Deadline式的催化剂。
2)反弹可能的量级:基于前述行业估值水平与重点个股估值水平的分析,二者均有较大向上空间,我们认为,行业指数反弹空间有望达30-50%,代表性个股反弹空间有望达50%以上,且有望在2022年第二、三季度分阶段完成修复。
3)可能率先反弹的细分方向:在被错杀个股有望超跌反弹之外,我们认为,其他较为可持续性布局的方向包括:业绩符合或超预期的上游民企、已实施股权激励的央企国企、其他与市场保持较好沟通的央企国企。
短期波动不改军工行业中长期的成长性:一方面,军工行业刚进入放量周期的初级阶段,且从产业发展规律看未来仍会有新机型出现,新型号放量叠加原有型号更新换代,以及装备规模提升带来后市场的需求,有望支撑军工行业在至少5-10年维度维持较高增速的成长性。另一方面,军工行业历来是改革重点领域之一,在国企改革持续推进下,股权激励、优质资产证券化等改革举措有望不断深化落地,加速行业成长性。
军工板块2022年布局思路:我们建议更多地关注军工行业市场格局、公司业务质地与中长期成长空间,重点关注五大投资方向。1)军机:现代战争中制空权至关重要,多型号进入批产期,关注中航沈飞、中航西飞、洪都航空、中直股份等;2)航空发动机:长坡厚雪优质赛道,关注航发动力、航发控制等;3)材料和锻铸造:一代材料、一代装备,锻铸造是装备生产的关键环节,关注西部超导、宝钛股份、光威复材、中简科技、西部材料、抚顺特钢、钢研高纳、三角防务、航宇科技、派克新材、航亚科技、中航重机、爱乐达、神剑股份等;4)导弹:战备水平不断提高,战训消耗及补库需求提升,关注洪都航空、盟升电子、北方导航、雷电微力、高德红外、大立科技、菲利华等;5)信息化:信息化是战力倍增器,各国均大力投入,关注中航光电、航天电器、振华科技、紫光国微、宏达电子、鸿远电子、火炬电子、高德红外、大立科技、睿创微纳、盟升电子、星网宇达、七一二等。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风险、行业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国企改革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分析师苏立赞、钱佳兴)
个股
兴森科技(002436)
拟投资60亿布局FCBGA基板
前瞻布局卡位,夯实龙头优势
投资要点
摘要:2月8日,兴森科技发布关于投资建设广州FCBGA封装基板生产和研发基地项目公告,拟在广州开发区投资60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FCBGA封装基板生产和研发基地。
布局FCBGA封装基板,进一步聚焦核心半导体业务:项目总投资金额预计约人民币6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预计2025年达产,产能为1000 万颗/月,满产产值为28亿元;二期预计2027年底达产,产能为1000 万颗/月,满产产值为28亿元;两期项目合计整体达产产能为2000万颗/月,满产产值为56亿元。基于公司在IC载板领域的经验,本次项目投建能更好的与公司自身业务扩展以及产能布局相匹配,进一步聚焦核心半导体业务,扩展和布局高端市场,龙头优势继续保持。
紧抓行业需求风口,顺应国产化需求:封装基板作为芯片封装的核心材料之一,随着5G、数据中心以及智能驾驶等领域需求稳增,叠加数字经济产业化大浪潮,CPU、GPU、FPGA等核心集成电路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但是从供给端来看,FCBGA封装基板主要由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厂商垄断,虽然欣兴、揖斐电、景硕等龙头企业相继扩产,但是供需关系仍然紧张。2021年12月,台媒《经济日报》报道:欣兴董事长曾子章在中国台湾电路板国际展会上表示,BT载板 2024年达到供给平衡,ABF高端载板供应吃紧至2026年。我们认为,2021-2023年IC载板产能仍将吃紧,BT及ABF载板供需缺口仍将存在,兴森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IC载板龙头,产能及技术领先,同时顺应国产化替代需求,公司BT载板拥有2W平米/月的产能,均达到满产,后续产能扩产节奏清晰,同时前瞻布局ABF载板,夯实技术及产品优势。因此,我们持续看好兴森科技未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看好IC载板行业需求稳增,同时PCB样板及小批量板作为基本盘业务实现稳健增长,持续看好兴森科技未来业绩稳增。因此我们维持2021-2023年的EPS预测分别为0.41/0.52/0.62 元,当前市值对应的PE分别为31/24/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IC载板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展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紧缺。
(分析师侯宾)
广汽集团(601238)
1月批发环比+ 1.52%
传祺+埃安表现较好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广汽集团1月乘用车产量为218,613辆,同环比分别+13.96%/-18.42%;销量为237,232辆,同环比分别为+9.16%/+1.52%。其中, 1)广汽本田1月产量为75,332辆,同环比分别为+18.95%/-20.17%;销量为78,489辆,同环比分别为+1.11%/+0.11%。2)广汽丰田1月产量为90,938辆,同环比分别为+13.99%/-11.88%;销量为99,900辆,同环比分别为+11.25%/+1.40%。3)广汽传祺1月产量为32,212辆,同环比分别为+2.79%/-26.73%;销量为36,564辆,同环比分别为+6.29%/+13.73%。4)广汽埃安1月产量14,601辆,同环比分别为+98.73%/-11.23%;销量16,031辆,同环比分别为+117.93%/+10.56%。
广汽整体批发环比上行,自主品牌表现较佳:1)分品牌来看,传祺+埃安销量环比表现较好。环比来看,春节假期影响下广本/广丰/传祺/埃安1月批发仍逆势实现环比正增长,终端补库以及真实需求表现较强,传祺+埃安批发环比增速领先日系合资品牌,分别为+13.73%/+10.56%;集团整体以及各品牌产量环比均下滑,主要原因为12月广汽产量环比+14.65%,基数较高。同比来看,2022年1月相比去年同期芯片短缺情况部分改善,因此产批同比均实现正增长。2)分车辆类型来看,SUV车型产批同环比增速下滑,轿车/MPV批发环比保持高增长,主要系影豹以及改款M8/广丰赛那等全新轿车/MPV产品上市,提振整体销量表现。轿车1月产批分别为104,341/111,672辆,同比分别为+30.84%/+19.70%,环比分别为-13.02%/+0.36%;MPV1月产批分别为17,136/18,214辆,同比分别为+35.60%/+20.72%,环比-27.88%/+25.18%;SUV1月产批分别为97,111/107,286辆,同比分别为-2.12%/-1.32%,环比分别为-21.76%/-0.45%。3)重点车型来看,1月广丰品牌中凯美瑞系列销量28,023辆,同环比分别为+39.86%/+3.04%;雷凌销量19,581辆,同环比分别为-32.80%/-10.54%。广本品牌中缤智销量18,395辆,同环比分别为-12.41%/+1.79%;雅阁销量17,601辆,同环比分别为-10.26%/-13.97%;传祺品牌中GS4销量13,523辆,同环比分别为-5.93%/+53.64%。
集团整体及各品牌均去库:根据我们自建库存体系显示,1月广汽集团整体补库存,企业当月库存-18619辆(较12月)。广本/广丰/传祺/埃安均去库,企业库存当月分别-3157/-8962/-4352/-1430辆(较12月),主要系12月份企业当月库存增加较多,1月份适当去库。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随广汽传祺+广汽埃安新车型上市,全新一轮产品周期开启持续放量,日系车型周期强势,有望持续改善,我们维持广汽集团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65/90/111亿元,分别同比+8.9%/+38.3%/+23.0%;对应2021-2023年EPS为0.62/0.86/1.06元,PE为22/16/13倍。长期依然坚持看好广汽自主+日系新车周期持续放量,维持广汽集团“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控制低于预期;乘用车需求复苏低于预期。
(分析师黄细里)
中航机电(002013)
2021年业绩快报点评
2021年业绩低于预期,2022年有望提速
事件:2022年1月21日,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公司2021年营收149.86亿元,同比增长22.59%,归母净利润12.59亿元,同比增长17.11%,扣非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长21.61%,低于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完成全年经营计划目标,业绩低于市场预期。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49.86亿元,同比增长22.59%,完成年度经营计划目标1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9亿元,同比增长17.11%,全面完成年度经营计划目标。第四季度公司业绩增长放缓,主要原因是为后续生产做准备,同比交付的产品数量减少。公司全年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原因是公司2021年全年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支出增加影响利润增长。
聚焦主业,剥离非航空资产。公司2019年收购南京航健,并统筹各子公司的维修能力和资源,确立了航空机电系统维修服务保障领域的领先地位,打造一站式航空维修服务模式。同时将子公司庆安制冷与中航机电三洋制冷进行合并,合并完成后预计庆安制冷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航空机电系统主要供应商,受益于军工行业高景气。公司是中航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业务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为我国在研在产军机提供机电系统配套产品和服务,在“备战”“2027 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背景下,军工产业链迎来高景气,型号批产带来广阔需求;目前部队中有大量公司已交付的机电系统产品,随着军队加强实战化训练,飞机使用频率的提高,公司航空维修业务增长迅速,维修业务的占比在逐年提高;在民用领域国产大飞机取证和量产节点将至,机电系统现阶段使用国外产品,在后续国产化的拉动下,可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高景气状态,以及公司航空业务发展前景,我们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9/16.62/20.4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2元、0.43元及0.53元,对应PE分别为37/28/2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及订单波动;2)公司盈利不及预期;3)市场系统性风险。
(分析师苏立赞、钱佳兴)
(文章来源:东吴研究所)